隨著line官方帳號(Line OA)及Line生活圈(Line@)整合變成Line OA 2.0後,很多有經營 OA的品牌客戶對於在今年訊息費用大增這件事感到焦慮,開始尋求解決方法,各代理商或廣告公司也忙著幫客戶找方法。
然後大家的眼光,不約而同的來到目前免費的" Telegram"
開始聽到有人在問要如何購買廣告?要如何操作?有客戶要求要分析比較跟Line的不同……等等,這些光怪陸離的要求,我認為都是「短視近利」的思考行為!
"Line OA 2.0"早在一年前就宣佈要執行了,最大的改變就是發送訊息是變成要收費,這對原本使用Lina@的中小企業來說,確實成為了一筆不小的行銷費用,所以中小企業撐了一年的時間到現在,因為真的要被收費了,才開始轉往另一個免費的工具另起爐灶;但對於原本一年至少花二百萬在經營OA的大型品牌客戶來說,這應該就是一種行銷工具的改變與調整,而且對於花的起錢找代理商的品牌客戶來說,免費是應該優先考量的事嗎?
行銷部門或代理商,應該早做好因應轉變的計畫與備案,而不是現在才來研究未成熟的工具!
在消費者聚集的地方做溝通,才能遇見你想接觸的人。
FB及Google居高不下的廣告投資量,就是因為全台灣有上網的人幾乎都會上FB跟Google,所以廣告主不停的投入預算在裡面造成的不是嗎?我想請問那Telegram現在的使用者夠多到成為品牌新的溝通平台了嗎?而Line的出現在功能上雖然與前二者不同,但從先提供免費服務獲取使用者,到使用者數量大到一個程度後,開始賣廣告、對廣告主收費這樣的獲利模式,一切都是一樣的,這與FB並沒有什麼不同;所以轉換去Telegram之後,同樣的事情就不會再發生嗎?
經營官方帳號的目的,是要與消費者進行深度的互動,而非大量的增加會員就好,所以如果要進行溝通平台的轉換,應該是要全面從會員經營、社群互動、品牌聲量這幾個角度來規劃,同時要知道現有的溝通平台已經花了多少預算及時間才有現在的規模?時間成本已經投入多少?
我認為可以從評估目前在Line OA上的活躍會員數有多少?每週及每月的平均互動率是高是低?今年度的品牌聲量及銷售目標什麼?在電商上的操作是否會包含Line這個工具?目標跟現況都先搞清楚;之後計算每月經營每個會員的成本是多少?公司內經營的人力成本或是委外經營的費用是多少?還有其他已投入的各種Business模組(像chatbot、線上抽獎、名單收取)費用、每月廣告費用是多少?也都算一併計算出來,這就是要移轉到Telegram會付出的成本,而且還有可能因為技術支援還沒有到像Line這樣成熟,反而很多目前已有的功能一定是無法使用的,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否適合移轉呢?
其實,這一切還是應該要回到行銷的本質:「解決問題」
各種數位技術與平台,都是為了幫人們解決問題才被開發出來的,當我們要在平台上為我們的產品與消費者溝通時,要記得消費者在這平台上的第一個身分是使用者、是平台的認同者、最後才是一個要拿錢出來買東西的消費者!但如果身為行銷人員的我們,卻連平台與技術真正的背景功能都沒有花時間去了解,那真的可以為客戶或消費者解決問題嗎?
身為專業的數位行銷人員,了解技術與平台的功能是基本的,了解客戶的商業目標與銷售模式也是應該的,而評估二者可以結合在一起、或其實彼此不適合,這就是我們專業能力的展現,不要去迎合客戶胃口而忘記了自己的專業與該做的事,我真的要再說一次:
選擇Line或Telegram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應該分析現況、擬定策略及制定操作規劃!
Comments